老子名言最经典的十句话(60句精选句子)
老子名言最经典的十句话
1、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——《道德经.第四十五章》
2、语出《老子·第六十四章》。合抱粗的大树木,是生长于细小的嫩芽。九层高的楼台,也是源于一堆泥土。要到达千里远的地方,也要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。
3、大道废,有仁义;智慧出,有大伪;六亲不和,有孝慈;国家昏乱,有正臣。——《道德经》第十八章
4、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;万物作而弗始,生而弗有,为而弗恃,功成而不居。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
5、来源:壹号收藏(www1shoucangcom)。(老子名言最经典的十句话)。
6、感悟:为什么会这样呢?就是因为我们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。我们的心里装了太多身外之物:钱财、名誉、地位等等。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的越多,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。
7、善有果而已,不敢以取强。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勿骄,果而不得已,果而勿强。物壮则老。
8、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——老子《道德经》
9、慈故能勇;俭故能广;不敢为天下先,故能成器长。今舍慈且勇;舍俭且广;舍后且先;死矣!夫慈以战则胜,以守则固。天将救之,以慈卫之。
10、水无比的高尚,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,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,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,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,保持高尚的节操。
11、五色令人目盲;五音令人耳聋;五味令人口爽;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;难得之货,令人行妨。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
12、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;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——老子《道德经》
13、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,知止可以不殆。
14、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(出处)《道德经·第五十八章》(译文)祸与福互相依存,可以互相转化。祸是造成福的前提,而福中又藏有祸端。
15、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;德善。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;德信。
16、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不足以为道。故建言有之:明道若昧;进道若退;夷道若□;上德若谷;广德若不足;建德若偷;质真若渝;大白若辱;大方无隅;大器晚成;大音希声;大象无形;道隐无名。
17、出自《老子》第五十六章。言,说。知,同“智”。聪明的人不乱说,乱说的人不聪明。
18、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,难得之货令人行妨。
19、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是以圣人犹难之,故终无难矣。
20、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,不相往来。
21、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,最大的过失就是贪得无厌。知道知足的人,经常都是心满意足的。在西方的观念中,往往赞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,而在中式智慧中,我们经常强调要知足常乐,不要奢求太多自己能力外的事情,因为和自身条件不匹配的欲望,往往会带来灾祸,因为你容易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去满足,比如校园贷中的裸贷等等,或者去抢劫、杀人,走上歪路。
22、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
23、民之难治,以其智多。故以智治国,国之贼;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。
24、(翻译)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,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。
25、(感悟)“知止”就是知道停止。《道德经》多次提及,“不知足”和“欲得”是带来灾祸的根源,而“知止”则可以避免灾祸。
26、出自《道德经·第九章》。咎:灾祸。遂:成功。金玉财宝堆满堂室,没有谁能守藏得住;富贵了就骄横,是给自己留下了祸根;功成身退,才是顺应天道。这些话指出事物发展达到顶点、极端后,就会转化到自身的反面,所以适可而止才是符合天道的。
27、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。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28、慈故能勇;俭故能广;不敢为天下先,故能成器长。
29、道常无为,而无不为。——《道德经.第三十七章》
30、甚爱必大费;多藏必厚亡。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
31、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;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;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此三者以为文,不足。故令有所属:见素抱朴,少思寡欲,绝学无忧。
32、愈是让人喜爱的.东西,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;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,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。故人要知道满足,知道适可而止,如此方可长久。
33、(感悟)“轻诺必寡信”的道理就是,不论你做什么事情,都不要轻易许诺,一旦许诺了就要认真去做,千万不能失信于人。
34、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(出处I(道德经·第二章》(译文)生养了一切但不据为己有,做成了什么并不自恃有功,成就了事业并不居功自傲。就是因为他不居功,所以他的功名就不会消逝。
35、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。(出处)《道德经·第四十二章》(译文)虚无之道生太极一气,太极一气生阴阳两仪,阴阳交合生三才,三才化生万物。
36、孔子语录:君子有诸已,而后求诸人。——摘孔子《大学》(自己有善德,才能要求别人行善。)
37、我有三宝,持而保之: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
38、善者,吾善之;不善者,吾亦善之;德善。信者,吾信之;不信者,吾亦信之;德信。
39、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,知止可以不殆。
40、 方而不割,廉而不刿。——《老子·五十八章》
41、小国寡民。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;使民重死而不远徙。虽有舟舆,无所乘之,虽有甲兵,无所陈之。使民复结绳而用之。
42、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。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,复守其母,没身不殆。
43、甚爱必大费;多藏必厚亡。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
44、(翻译)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。
45、译文:合抱的粗木,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;九层的高台,是由一堆一堆泥土筑起来的;千里的行程,是一步又一步走出来的。
46、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;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;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——《道德经》第十九章
47、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;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——《道德经.第九章》
48、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
49、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。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功遂身退,天之道。——《道德经》第九章
50、感悟:走一千里路,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。做事情也应是从头做起,逐步进行。再艰难的事情,只要持续不懈的行动,必能有所成。万事起于忽微,量变才能引起质变。
51、(感悟)老子讲的三宝,与事物的表面现象,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。
52、最方正的物体往往没有棱角,最大的器物往往最晚才制成,最动听的天籁之音听起来好像没有,最崇高宏大的物象好像看不见。其中“大器晚成”一句,最为后世所常用,比喻圣人或杰出的人才在晚年才表现出与众不同,在最后有杰出的成就。
53、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
54、善为士者,不武;善战者,不怒;善胜敌者,不与;善用人者,为之下。是谓不争之德,是谓用人之力,是谓配天古之极。
55、大丈夫处其厚,不居其薄;处其实,不居其华。
56、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,不相往来。(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,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,人民直到老死,也互不往来)
57、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,不相往来。
58、知不知,尚矣;不知知,病也。圣人不病,以其病病。夫唯病病,是以不病。
59、“欲上民,必以言下之;欲先民,必以身后之”